第515章 技术学校
2006年2月1日。
正月初四。
赵晗在一行人陪同下准备去准备建技校的学校地址参观。
文静技术学校的校舍,一开始就是一所中学,后来由于镇子上的学龄人口减少,开始出租给了外地资本,转型技术学校,但却是因为常年招不到生源,所以大概在03年左右就已经不再承包。
所以赵晗提出准备在镇上投资建一所技术学校后,镇政府一拍即合,把闲置的学校出让,免收租金的方式,欢迎文静技术学校落户。
赵晗前往学校地址参观,教学楼两栋,都是三层楼。每层六个教室,加上一个办公室。也就是说,学校两所教学楼,就有36个教室,加上6个办公室。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原本是安排给教职工的宿舍。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宿舍。
理论上,这所学校能招上千名学生。学生宿舍配置,都是能容纳三百人住校。
建筑还算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完备。
利用现成的建筑,只要投入资金和师资,很快就可以把学校办起来。
“教室的门窗重新弄一下,另外,增加空调。”赵晗说道,“只有电风扇是不行的,冬天也冷。”
“嗯!”陈文文知道这是要增加成本的,但没有多说什么。
“计算机多配置一些……”赵晗想了想,“静静,我觉得计算机代码的教学,需要跟具体工作相结合,不断的布置真实的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考验教学成果。
不要一味按照教科书照本宣科。而是教学过程中,不断布置实际工作中的任务,项目化的教学。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可用之才,而不是缺乏实践能力的书呆子。”
“确实,写代码如果只照本宣科,按教科书流程走,不跟实际上的需要解决的工作问题结合,确实很难精通。”陈静静说道,“写代码,其实代码的能力,只占据一小部分。实际上,更多还是对于具体工作的理解和其他知识的结合。码农,一般是越老,实践越丰富,有时候效率越高。因为,其遇到过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比新人要丰富。”
“初期挖一些什么蓝翔、新东方之类技术学校有经验的教师。”
赵晗想了想,“第一年就让技术学校的老师按照教程去教基础知识。
到第二年就让公司负责小项目的员工,直接来找优秀的学生组队,这种项目是小班制,一个正式员工派到这边,带几个学生。
类似于研究生,项目化的教学,完成项目的同时检验所学知识。发现学员不足之处,带队的员工也能给其开小灶指点,能成长起来的。
而我们的一些员工,在指点这些新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时候,其实也是温故知新,总结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甚至,可能发现一些自己以前忽视的地方……
等到这些学生毕业时,我们的员工可以有资格推荐其带过的学生参加公司的正式入职的面试。
门槛比名校毕业生要低一些,主要技术达到要求就录用。”
“这有点复古到了师徒制?”柳梦程不由皱眉。
“师徒制,其实对于个人,是更高效率的传授知识和技能。”
赵晗表示说道,“从研究生开始,到更高层级的科研,本质上就是以前的那种师徒制。
一个权威,带几个学生,这样能更针对性的指点。
现代教育的大班制几十个学生,不同学科的老师,轮番上台讲标准化的知识,仅仅起到一种基础知识科普的作用,更少的师资更更多人讲重点知识。
很难达到最专业知识,事无巨细的指点。
就拿写小说,大家都知道,所有理论最终可以概括为,多看多写。
但具体到实践,比如,有些大佬,有一堆的好创意。自己写不完,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公布到网络上。
这时候,跟其关系好的,比如,有人拜师,以亲传弟子的身份对待,有些创意,直接扔给徒弟去写,这种开小灶,快速的带上路,让其一炮而红,就是师徒制的不同。”
“就是说,传统教育的教师,只负责普及基础的常识性的学科知识。而学徒制的师父,教的是谋生的技能?”在旁的李二狗忽然说道。
“对的!正常教育是知识,知识约等于真理,认识世界的工具。这些是免费的,因为知识距离赚钱的技术和手艺,还是有很多不同的。知识是公开的,技术是保密的!因为,一个不赚钱,一个是赚钱的!”
赵晗笑了笑,“人类的知识分为,最基础的知识,比如科学最基本的原理,这些是免费的。
但是,涉及到赚钱的知识产权,或具体能挣钱的技术、手艺、经验,能被公开的传授给所有人,是极少极少的。
绝大部分,都是一直到专利过期,或者是隐藏不了,才会被迫成为人类的公开的知识。
能挣钱的都是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应用,属于小道!站在人类宏观角度,这些技巧性、应用性的技术,不是那么有价值。
真正的大道,最基础的科学知识,不挣钱,所以希望所有人都去无私的钻研。
尽管,这些知识和科学原理,最终转化为的应用,可能会很有商业价值,但最底层原理本身,问世初期可能是很少有人感兴趣,且是公开的。
技术应用或手艺,这玩意挣钱,所以,出于私心,不容易外传!
即便是低技术含量的传统手艺,木匠、烹饪、泥瓦匠,照理说没有技术门槛,但一般情况下,这些行业能谋生,你学会了,可能会在当地跟其竞争市场,所以,非必要,几乎不会外传!
不是技术多高深,仅仅是,带人入行,如果不能直接获利的话,别人学会了,跟自己竞争,是抢饭碗的,为啥要外传!
即便是公司写代码,如果,我跟其他码农是有竞争关系,他技术好,可能会影响到我在公司的地位,那么,我掌握一门技术和诀窍,能解决对方的问题,但我为什么要帮他?
除非……我是师父,我带头做项目,对方是我领导下的徒弟,徒弟是给我干活,我会因为利益,教导他。
师徒制,本质上是一种用利益,来诱惑师傅传授经验和手艺给徒弟的机制。
徒弟利益跟师父相关,师父能分享到徒弟的成果!如果,不用这一套机制,想要让现代人,无私的传授谋生的技术和手艺,大概是不可能的。”
“老板,你这么一说,是不是会改动公司未来的管理模式?”在旁的沈春花也不禁思考。
“没错!我提倡多维度的管理,未必要呆板的自上而下。大的战略方向上,集中资源重点项目是自上而下的!
但不影响主要战略的,其他更多跟公司战略不一样的小项目,在也是允许员工去内部创业的。
你内部不给其实践其想法的机会,很多人才就会带着自己的奇思妙想,去外面创业了。
多给资源,投资内部创业,倒是可以留住优秀的人才,把优秀的创意,留在公司内部,而不是人才跑去外面创业。”
赵晗微笑说道,“未来,我觉得可以抓住大的几个平台。其他小的变现,或者是试错性质的产品,可以多多益善,由下面的人,想要做,可以申请资源去做!
我们集团公司一堆的流量平台。
然后,平台主方向是正确的,什么内容、什么服务会火,什么产品是变现的主要方式,没必要在战略层面操心。让下面具体做项目的人去发挥才智,让市场去经验。
最多,管理层也就把关一下,靠谱不靠谱,可行不可行,需要多少资金之类的。
自己搞技术学校,培养人才,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自己从源头上参与,培养需要的人才。根据公司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的方向。
不至于,将来稀里糊涂招了一些人,发现其知识和技能,跟我们业务不搭配,不知道如何使用,形成了人力资源浪费。”
“如果技术学校发展起来,是不是以后公司用人,以内部培养技校生为主?”陈文文想到。
“不会!”赵晗摇头说道,“技校仅仅是公司配套和试验的一个人才培训基地。
未来甚至可能成为,一些新员工和老员工,技术过时后的回炉重造的基地。
又或者,我们一些有技术的老员工,工作遇到瓶颈期,想要休息一段时间,也可以找到像是到学校当老师,教学生这种合适的岗位,让人换个工作方式来调整身心。
技术学校即便是以后成熟了,一年估计也就招生几百人,我们只要最优秀的一批,只会有一小部分优秀学员会被公司聘用。
我们以后规模会持续的扩大,可能以后一年招聘上千人甚至几千人,更多还是市场招聘的。
但培养机制,也是能有效补充,我们人才缺口。哪一类人才缺,就专门培养哪一类。
多管齐下,不同的渠道获得人才,才能避免人才来源单一。”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