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麻袋捡钱

下载APP

第七十九章 麻袋捡钱

  听那些朋友梦呓一般的形容。06年之前甚至08年之前,那个年代的淘宝,简直就是普通人千载难逢的机遇。

    上车晚赶上红利末尾吃个一两年能身价百万。上车早,到红利期结束时,可能已经身家几千万上亿。

    可惜只有少数人抓住了机会!

    赵晗之前没有深刻感受到,06年之前开淘宝店等同麻袋捡钱。

    现在……有点体会了!

    比起现在的淘宝挣钱的难度,赵晗辛辛苦苦写网络小说,创意、更新叠加文笔,做到了极致之后,能都要被随随便便开的一家淘宝店给超了!

    “是老板的文案好!”陈文文两眼放光的表示,“文案和图片,吸引住了大量的网友点击。而有购买截图才能加左晓雯的QQ群,于是,一堆的买家,是冲着要加群,才买的一包茶叶,截图作为入群申请的资格。”

    这就是LSP!

    就算是时间倒退回到20年前,也没有一丝丝改变!

    还是那种单纯的,看着妹子图片,脑子就不好使,有点冲动的LSP们!

    “这其实是常规操作,互联网就是流量经济,眼球经济。洞察人性,吸引到一些人的流量,就会有利益。”赵晗谦虚的笑了笑。

    其实,相对于后世互联网上,各种引流,各种水军的套路。赵晗懂的很肤浅。

    也就是一些道听途说,一些后来知名度大的手法,比如,卖茶女这种路人皆知的都市传说。

    赵晗用了一些更温柔一些,减少了杀鸡取卵。

    从一次性的竭泽而渔,变成了可持续的竭泽而渔。

    后世那些卖茶女,基本是坏了江湖规矩。

    卖茶本身就有不菲的利润了,就算是利用男性消费者的某种冲动,兜售一些茶叶,也就罢了。

    非要搞一些套路,什么以次充好,甚至骗人发红包要钱的套路。

    对此,赵晗只能感慨,人心不古!

    互联网后来的套路太深了,各种割韭菜的手段,层出不穷。

    对于那些明显就不合法的操作,赵晗知道也不会用。

    也就借鉴了其中一些吸引流量的创新手法,重组出一套,能正常操作的互联网引流的打法。

    这种文案,本质上,只是一种新颖的广告推广方式……

    只不过,从硬广,变成了软文。

    从粗放的投放广告,变成了细腻的互联网营销。

    “100克野山茶,能卖49元?”赵晗不由问道,“收购成本多少一斤?”

    赵晗一开始以为一斤卖49。

    仔细一看,居然是100克,卖49元。

    镇子上没名堂的野山茶,能卖这样的价格?

    “120一斤。”陈文文说道,“雨前的野山茶!就算是没名堂的茶叶,但你喝着,不觉得比几百上千的名茶还要香?山上没人采的野山茶,没有农药化肥,不好看,却好喝!”

    “嗯!120一斤成本,卖340多块钱,也算……良心了吧?!”赵晗点了点头,“进货谁进的?”

    “我妈和你爸妈在那边帮忙进货的,不占用公司资金,是你家出钱收的。”陈文文说道,“现在收了三百多斤,每天卖十来斤的样子。回款之后,再进货明前茶。”

    “这算是隐形啃老嘛?”赵晗忍不住吐槽。

    说是不用爸妈的钱。

    但是,父母还是帮忙用他们的钱进货茶叶,回款后虽然是还回去的,但无疑是既占用了资金,又占用了父母帮忙的劳动付出。

    但没办法,父母乐意,也就不打消其积极性了。

    后面,如果做大规模,还是雇专人去做这事。

    其实,赵晗自家喝的茶叶,就是乡下收的野茶,雨前、明前之类的不太讲究。反正,清明节之前,组织人上山采茶,然后,手工炒茶。

    要是一些有名堂的茶叶,比如什么西湖龙井、太平猴魁之类的名茶,正宗的雨前、明前,口粮级卖几百,正常的卖几千。

    那还不是名茶的最顶级的价格,最顶级的价格,一般消费者是消受不起。

    反正,茶叶水太深了……

    赵晗也不太懂,不过,他也喝过好茶叶。

    就是觉着,那也那样,还不如镇上茶农100块钱现炒的春茶喝着香。

    在赵晗老家镇上现在的物价水平,100元一斤茶叶,你可以精挑细选,让人一颗一颗的嫩芽采摘。

    雨前、明前、纯手工……那些后来很多逼格满满,卖高价钱的形容词。

    赵晗老家镇上的茶,基本都能满足。

    唯一的问题是,茶叶产地没名气,品种也是大别山脉,到处都生长的没名堂的野茶品种。

    别人问,这啥茶。老乡答曰,绿茶。

    没有什么名气和逼格,不适合装逼人士的需求。

    而120块钱一斤收上来,卖300多一斤,也就是正常的口粮茶的批发和零售价的差价,算不上黑。

    茶叶这玩意,供大于求,大部分低端茶叶卖不上价。好茶叶卖上价格,算你本事。

    茶叶产量过剩,过剩的是那种春季过了,鲜叶不值钱了,几毛一块钱一斤茶叶的鲜叶,去炒制的那种粗茶。

    粗茶,一斤加工成本十元,最终是卖二十块一斤还是三五十块钱一斤,某种意义上,就是看销售渠道和卖茶人的心情。

    所谓茶叶产量过剩,本质上,就是指夏茶、秋茶。茶的滋味,甚至更浓。

    真正懂茶的,还是觉得那种茶叶很难入口。还是春茶好,茶叶精华在于春茶。

    真正的春茶嫩芽,手工或半手工炒制的,产量并不是太多的。高端茶叶,一般都是春茶。

    后世的各种套路的卖茶女,之所以让人愤怒的原因,就是那种极其便宜的粗茶,甚至更劣质的茶叶,以次充好,说是明前、雨前的嫩芽,结果,却是夏茶、秋茶。

    赵晗现在设计的卖茶女的文案套路,倒没有那么黑。

    卖的茶叶,是货真价实的好茶。

    简单说,仅仅是把卖茶女作为一种宣传茶叶的策略和手段而已。

    至于,赚到不菲的利润,其实……也是正常茶叶的利润范围以内。

    最多就是营销和宣传手法,重复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打法,相对传统营销有所创新而已。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