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不做C2C,只做B2C
2006年6月。
淘宝网VS拍拍网,进行C2C电商争霸战,各种口水战,打的不可开交。
其实,两大C2C网站在争夺市场份额。
最受伤的反倒是易趣网。
原本是C2C电商的龙头易趣网,目前的存在感,不仅仅低于淘宝网,甚至还比不上拍拍网。
可以说,6月的互联网眼球,大部分都是绕围着电商行业。
格局之争,也从过去的淘宝网和易趣网的新老龙头之争,变成了淘宝网成了龙头,而拍拍网则成为攻擂的。
6月12日,淘宝网的“招财进宝”宣布无疾而终。被平台下架了,似乎是回到了5月份之前的状态。
截止到6月12日,拍拍网的日访问用户规模达500万,PV浏览量超3000万。就连最难的SKU也做到了1000万。
大致上,拍拍网的SKU方面已经达到了淘宝网的20%!
而在年初的时候,拍拍网的SKU甚至不到淘宝网的5%,两者几乎不具备可比性。
现在,淘宝网则是把拍拍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不仅仅台面上,双方互相的比拼内功,争夺商家和消费者。
在口水战方面。
随着招财进宝下架后,淘宝网从原本被动挨打,逐渐到了防守反击阶段。
“你招财进宝,变相收费!”拍拍网。
“我下架了招财进宝,你还有什么话好说?反倒是你,蚂蚁搬家,几个意思?”淘宝网。
“我是屠龙者,你变成恶龙了,商家支持我,愿意到我这边来。”拍拍网。
“得啦!谁名声好,网民心知肚明。而且,我知错就改,现在淘宝又回到当初的模样了。
你呢?
拍拍网骗过去的商家,能赚到淘宝网的十分之一的交易额?”淘宝网。
“我有鹅厂的QQ流量,我迟早会碾压你!”拍拍网。
“得了吧!成交不行,一切等于零。”淘宝网。
两者核心的焦点,是在争夺中小商家方面。因为,中小商家虽然实力不强,但是,如果太多中小商家去了对手网站卖货,还是会影响到自家的市场地位。
拍拍网是趁着招财进宝整个活动期间,一个月内大致上增加了十万卖家,千万的SKU。
但是,成交量确实跟淘宝网没法比,这是客观的事实。
除此之外,就是拍拍网还有很多的缺陷。
比如……客服!
能解决问题的客服,数量是极少的。
遇到问题了,大部分找不到人工客服,找到人工客服,业务也不那么精通,也不擅长解决问题。
对比之下,淘宝网相对业务也精通的多,遇到问题之后,很快能找到在线客服。
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发现问题反馈之后,好歹会有人去处理。
这种问题……
暂时,拍拍网还未意识到。
淘宝网甚至也不会告诉拍拍网,其最大的破绽,是服务的不好。
论对商家的服务,还是对消费者的服务,都不太行。
而早期的电商市场的消费者,影响其体验的,主要还是对平台的信任。
如果不能把客服做好,那么用户担心,纠纷没人处理,自然就不敢放心大胆在这样的平台购物。
……
2006年6月13日。
江城县。
文文静静科技公司总部。
赵晗专门召开了一场文文静静科技公司电商会议,除了总结过去,公司电商的经验之外,就是明确公司,不做C2C,而是专攻B2C市场。
“现在的C2C电商和B2C电商。
看起来区别很大,但归根结底,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个卖货的地方。
区别可能是,C2C电商是一个场地更开阔的大卖场,卖场吸引规模不等的商贩前来卖货。
等到卖场的规模大了,生意起来了,卖场的开发者后面是要通过抽佣金来获利的。
而B2C电商,我们不外乎是设立了门槛,要么是我们平台自营,自己进货卖给消费者。
要么是一些品牌、企业,他们自己在我们的商场里面租柜台卖货。
C2C可能场地特别大,商家特别多,但是商品重复的也多,同质化的很多,同一个商品,可能不同的摊主都在卖。
而且,质量上,也很难监督。因为,数量太多了,太杂乱了,商品溯源,成本上做不到。
我们的B2C模式,SKU注定会很少,人家几千万的SKU,现在我们的SKU也就二十多万。
甚至,很多SKU还是一些,图书之类的。
正儿八经的商品种类,我们大致上提供了几万种不重复的商品。
由不同的品牌企业,提供给用户,各类的服装、化妆品、家电、电子产品、电脑、玩具等等。
他们比SKU数量尽可能的多,做到应有尽有。
我们现在已经错过了那个机会窗口,且,既然别人已经做了,投入了很多成本,做的很好了,我们就没必要跟他们比了。
做C2C,我们要面对是几家头部的C2C网站,淘宝网、拍拍网、易趣网,头部企业一年是可以烧钱10亿,背后都是有资本可供持续的烧钱的。
卷起来,我们不具备优势。
稍微看看,拍拍网要资金有资金,要流量有流量,看看现在的格局,估计也很难达到淘宝的程度。
我估计,现在的淘宝网,今年应该就是160亿至两百亿一年的成交量。
加上其他的C2C电商,今年至少是200多亿元的体量。
体量是非常大的,但是一方面,我们入场的话,重复建设,不具备太大意义,对手体量也大,拼起来两败俱伤,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
而B2C电商的头部,像是当当网虽然成立的很早,去年才4.4亿元的销售额,今年当当网大概能到10亿规模,若没有什么微博电商,当当网就是B2C电商龙头。
就交易规模格局而言,当当网只有淘宝网的6%左右。
所以,选择当当网所在的B2C市场,几乎是碾压局,不存在什么竞争。
我们单纯就是流量比它大,且当当网非常的不思进取。所以,我们轻松的做到碾压!
仅仅到6月12日,我们的微博电商上线4个月不到,已经获得了20亿以上的销售金额了。
按照这个势头,到年底我们即便没有太大增速,五六十亿一年的销售额,应该是能做到的。
跟淘宝网竞争,我们是选择远比我们强大的对手,一直是会在对方的阴影下发展。
商家会考虑,我们市场大,还是淘宝网市场大。
一旦商家稍微思考这个问题,最终觉得我们不如淘宝规模大,那么多半更重视淘宝。
市场已经有的模式,一堆巨头抢着做,都认为这一块肉最肥!
这是我不做C2C的原因!
我没有意愿,打败淘宝,这在成本上不划算,概率上胜率也不是很高。
C2C市场容易形成一家独大局面,一站式购买绝大部分商品的平台,只有做到第一才有意义,其他的,随着时间发展,市场格局,越发不利于市场靠后的!”
“把赛道定义到B2C之后,我们接触的商家,不再是几十万商家,而是7000多个品牌企业的商家。
他们会站在B2C的角度看待我们的平台,很快得出,我们是B2C第一的结论,于是,更容易重视跟我们平台的合作关系。
相比而言,我们给7000多卖家,分享一年50亿的市场。平均一个商家70多万年销售额。
淘宝网毛估估今年可能会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也就是160亿一年的总市场份额,给50万家商家瓜分,就是人均一年卖货3.2万元。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微博电商平台,单店的平均销售额,是远远超过淘宝网的电商的。
所以,品牌商家在我们平台,会更好的感受到,线上的卖货的直观收入。
正是必须要用这种差异化,让品牌商家,觉得我们的平台重要性,并不会比淘宝网更低。”
随着赵晗的阐述。
在场开会的众人,白小鹿、陈文文、冯桂兰还有一些电商业务的骨干,都是认真的听讲,甚至是记笔记。
换做是其他人,不具体做电商业务,对做电商的这些团队,指手画脚,会被众人嫌弃外行领导内行。
但是,赵晗所言,却不是具体的业务。
而是,战略和策略。
不仅仅明确,要做什么,甚至……还分析一番原因。
但是赵晗每每做出一些决策,都是会具体分析一下市场的强弱。
强者要找破绽,找不到破绽,就不跟他在他所擅长的战斗中硬碰硬。
一般而言,赵晗喜欢找一些,市场忽视的地方,从这些地方着手布局。
最终,反过来做成一个大格局!
这种布局,更多是思维!
而赵晗所布置的局的思维,想法,需要跟团队沟通好。
否则,人家执行层,不知道高层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能理解赵晗想要达到的目标,自然执行就效率低,甚至会出偏差。
最高层的领导层是战略,主要就是宏观。
大致上,是布置下去,我们要做什么!
不做什么!
什么是我们的重点目标,什么不重要。
而到了执行层,则是理解了上面布置的具体目标和战略,到底是要干什么之后。
具体做事,拆分成一个个具体业务之后,主要看业务能力了。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