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重生》票房破8000万!
9月23日,成龙主演的大片《神话》,在国内影院上映。各大院线的银幕,无疑都是给《神话》让路。
已上映二十多天,累计票房达8300万的《重生回到十年前》,现在日新增的票房也就100多万。
但影院还是继续给一定的场次,因为其他的电影上座率更低。
即便是《神话》上映,《重生回到十年前》国内院线排片还是在15%左右。
而到了《神话》上映之后,赵晗的指点之下,麦小玲和白小鹿默契的配合,炒作了一部“时空穿越大戏对决”,蹭一波《神话》的热度。
“时空倒流、穿越和重生等等元素,在商业电影中,属于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
虽然,它不是最主流的题材,但总是能不断带来惊喜的题材。
比如,以前黄易大作《寻秦记》改编的影视剧,就是成了TVB以及国内卫视的热播剧。
原因何在,除了观众对TVB剧集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就是它的时空穿越元素。
以往时空穿越作品,在影视剧里面属于很少见的。
今年无疑是时空穿越回到过去题材的大年,不仅由网络小说改编的《重生回到十年前》靠着题材的创意,获得了无数观众的好评和共鸣。
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或许缺乏,但对于满足观众的某种想要回到过去的情感的共鸣它,几乎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区区两百万的小成本电影,做到了投资几千万大片才能达到的票房成绩,上映二十多天,内地票房超过8000万,就足以证明它的成功。
成龙的《神话》则是一部国际大片,成本是上亿计。原本两者没有什么可比性,但它却是一部穿越回到秦朝的时空穿越类的电影。
借着秦朝元素,和回到过去这类的卖点,无疑它会吸引大量的观众,为此进行买票捧场,遗憾的是,《神话》又是一部类似于《寻秦记》的剧情,主角回到历史,却并未改变历史,各种的行为成为了见证历史的一部分。
或许,《神话》的考量更多,但无疑其缺乏了那种假如回到过去,改变后的历史会如何如何的那种的趣味。
无疑,《神话》是精良制作的大片,各种元素具备,亚洲版的好莱坞式大片。它应该能取得不少的好评和票房。
然而,笔者不由又看了一遍《重生回到十年前》,这部电影的主角黄小山,或许没有改变历史,但他至少改变了自己的悲惨命运。
回到十年前,知道了未来发展,改变了自己的爱情和事业,从小人物,变成了小有成就的人物,就冲着这个满足了笔者脑子里面的那种如果我回到过去,改变了命运如何如何的幻象和欲望……”——新影点评
某个拿钱的自媒体账号,用了微博刚刚推出的长文插件发表的影评,刚发表不久,就被微博持续给流量,推到了百万以上点击,数万次转发评论。
嗯,长文插件,就是把文字制作成图片,然后,上传图片规避了140字的限制。
看起来,微博既推出140字限制,又给了规避的工具,似乎是有点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但事实上,140字是适合大部分人的,限制字数,使得普通人参与话题和发言的门槛降低了。
但推出了长文模式,则是让一部分有更多表达欲望的用户,可以更好的输出和表达观点。
这种弥补之下,使得微博既拥有了活跃的社区氛围,又补上了一些发布长文功能不足的短板。
这类的推《重生回到十年前》的软文,微博上一天至少会产生几十篇。
定制化的软文,会给一部分的稿费。
然后,微博官方会给一些信息流广告推流,把这类话题的人气炒到热门话题榜上。
随后带来的效果就是《重生回到十年前》在23号的票房成绩,重回300万日增。
然后,后续小阳春一般,持续的日增两三百万票房。
这事甚至让中影集团感觉到微博的厉害之处。
“韩总,电影上映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也就一两个月上映的时间,每一天的宣传其实都是很宝贵的。
一旦上映后,错过了一天的票房,也会对最终票房收入,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旦从影院下映,那么后续电影的商业价值飞速的贬值。
所以,上映期间,尽可能是要低成本又广覆盖面的宣发,尽可能多的让观众知道这部电影。”
麦小玲表示说道,“微博上的一些影评类型的自媒体账号,其实就这种低价覆盖面不低的宣发。
一旦电影发行期间,可以利用大量自媒体账号矩阵,充分发挥线上宣发的优势,尽可能的勾起用户的好奇心。
不能硬广告,而是以用户的口吻叙述,比如,某某用户说,新上映的某电影真有意思,简简单单的介绍。
其他的账户了,进行点评和转发,让更多用户看到,渐渐的,若是电影真的有足够的话题性,围绕话题性炒作。
比如《重生回到十年前》就是典型的有话题性的,它的题材就是话题性,目前重生题材的电影很少,我们科普一般的介绍重生回到过去这种概念,也能吸引到观众买票。
平时多发表一些垂直类的内容,比如经常发布影评,积攒粉丝数量。关键时候,宣发时候,一堆这种账号合力,是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广作用的。”
“嗯!我们中影真的有必要,好好的研究使用互联网平台了!”韩三爷有感而发。
“我们老板说了,其实国产电影不需要好高骛远,以大片为尊。而是先一步,大量的投资小成本电影,一步步的试错,试出市场喜欢的故事题材,试出能拍出观众喜欢的电影的导演。既不是一味的拿奖,拿奖的导演跟真正商业化成功的导演是两码事。”
麦小玲表示说道,“比如,金像奖没有给《功夫》更多的荣誉,但市场和我们老板都认为,《功夫》是华语商业大片最高水平。其他的制作水平上,还未有任何一部技术和制作水平的成熟度达到了《功夫》的成熟度。”
“你们老板特别喜欢《功夫》?”韩三平惊讶。
麦小玲表示说道:“两个《功夫》不仅仅周星驰的,还有赵本金山的。
一个是武侠大片的巅峰,一个在小品方面也属于顶级。
大致上《功夫》电影的特效水平,恰到好处,即便是以后特效进步,花费更多的钱,观影体验未必有《功夫》那么好。
好的电影,就是这种扬长避短,把各种长处都发挥出来,然后,达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极致。
差的电影,即便是投资很多钱,最终还是有很多问题,好评和差评都一样多,这种情况是导演偏科,以及过度的自信不够知己知彼,避免自己的短板。”
“回头,你们要是投资小成本电影,可以拉上我们中影。”韩三平很感兴趣的说道。
“当然欢迎了!”麦小玲顺势推荐说道,“《重生回到十年前》第二部已经在筹拍了,预算准备提到600万,不知道,中影愿意参与投资吗?”
“可以啊!可以参与投200万!”韩三平很是爽快。
“那到时候,希望还是一步可以双赢的合作。”麦小玲对于能拉到投资,还是颇为激动的。
作为一个导演出身的管理者,韩三平主要爱好就是看电影,以及扶持国内电影票房市场的发展。
中影作为央企里面专门做电影市场的,不仅仅是电影投资、制作、后期、院线发行、媒体宣发等等,都是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
几乎绝大部分内地发行的电影,不太可能不在中影的渠道发行。
因为,中影渠道此时涵盖了国内的影院的半壁江山。
即便是以后中影的份额不断的降低,也还是头把交椅。
因为中影具备全产业链优势,发行一些电影也能给中影带来利润,所以,对于好电影一直是伯乐的态度。
但是国内电影市场的各种经验不足,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过去的票房市场规模小,不够商业化,也很难练出一批能懂市场的商业化的导演。
像是张艺谋等人,其实对商业化也仅仅是通了一点点,不算真正的掌握了商业大片的精髓,就这样的导演,指望其撑起国产商业大片的旗帜,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以后随着国产电影逐渐发展,各种题材都出现了一大批的真正意义上的精良制作的大片,张艺谋等人也成了牛夫人了。
但就现在而言,国内电影的制作水平甚至低于港片导演。
港片众所周知,格局比较小,很难撑起大场面大格局。
国内目前别说大格局了,就是拍小成本的商业片的导演,数量其实还是奇缺的。
其实,大部分优秀的导演是被发现,而不是被刻意培养出来的!
有大量的作品进行上映,等到市场验证出,某某电影确实不错,某某导演有点东西,渐渐的就可以给这些证明了能力的导演或剧组成员,更多的机会。
一个导演厉害不厉害,不是理论厉害不厉害,也不是同行的认同,而是,市场检验出来的票房成绩。
在票房市场持续的摸爬滚打,只要市场在,人才是可以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