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来面试的于薇薇 一
2004年4月7日。
下午。
于薇薇从一辆黄包车上,下了车。
“到了,两块钱。”黄包车夫看了看这女人的腿,很快收回目光。
他一个正经踩黄包车的,会在意这女人穿黑丝和高跟?他只是好奇,这路上灰这么厚,走多久会脏。
高跟鞋踩着灰尘扑扑,破败老街的上坡路面。
于薇薇皱了皱眉头:“这么点路,收2块钱?我昨天从二中到三中,也就1块钱。”
“大小姐,这是上坡路啊,我踩黄包车也不容易!要是大马路上,1块钱。这路上,你自己觉得不陡吗?”黄包车夫并没有因为这女人,精致的打扮,而少收钱,“你给不给啊?”
“算了!”于薇薇眉头一皱。
最终还是放弃跟这踩人力三轮的吵架,从口袋中掏出两个钢镚。
然后,小心的踩在灰尘满满的老街。
这片老街不仅仅是破败,还因为整条上坡路,主要就是老国企厂子和职工大院。
沿街的门市都没有。
少数的小卖铺,是老房子,一楼的居民,在窗子上开了口子,露出了一片可以摆摊的柜台。
顾客没法进去,只能在窗口,一手交钱,一手买一些小商品。
以前,没有破败之前,这片地区也没有清洁工和洒水车路过。
主要是各家企业的员工,对厂子以外的街道,也进行一些打扫。
现在,不少厂子黄了……
倒是方便几年后地产商拆迁征地,黄掉的国企厂房,未来基本上大笔一挥,全拆了。
倒是一些职工家属大院的拆迁,有点难度。
到未来2023年,这片地区九成以上都拆了,还是留有一些没拆成。
算钉子户倒霉,地产商们还有热情出高价钱的时候,觉得能多讹几套。
一间房换一套房,是那时候的口号。
人人都觉得10多平米的公房,凭什么不能换一套100多平米的商品房?
有人换到了,凭什么轮到我,却换不到?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拜托……谈到好条件的,一般都是一片都拆了,只剩下两三户,最后拆的给高价。
真有人狮子大开口成了。
于是,一大片的人抱团成钉子户,人人条件都是一间换一套,几百户同一个口径、条件。
政府工作人员苦苦劝说,这价钱实在太高,地产商亏的裤衩都没了,可能就不会开发了。
劝说的社区公务员,好说歹说,普及经济常识,拆迁得是有利可图,才会发生。无利可图,多半是拆不成。
总有一批人不信?
然后,就真没拆成,一直到23年!
总而言之,拆迁也是讲究时机和经济规律的。
如果是整片就差几户没拆,最后的钉子户能捞到便宜。
但是数百户一起抱团成钉子户,这种傻事,只能让地产商绕路而拆,这片不拆。
人多力量大,可以让开发商不拆,但无法强迫人来拆。
种种迹象现实,这片地区的居民经济头脑,确实不行,可能是城区内,最缺乏经济头脑的一群人。
总而言之,这片区域,是城内最荒凉萧条的城区。
其他的一些老城区,土地比较平坦的,就算比较衰败,还是有清洁工和洒水工作的。
这边地区,穷除了因为“刁民”比例极高之外,地势高,通车难也是原因之一。
建国初一直到八十年代曾有过短暂的繁荣,是因为,这片地区地势高……
城里其他地方,发大水的时候,这里淹不到啊!
小时候,赵晗父母特羡慕这片地区,县城买房也要买在这附近的小区。
原因是,发大水的时候,城里其他地方都淹了,然后,跑到这片高地来避难。
等水退了,才回去。
但这种每隔几年发一场大水的规律,到21世纪就渐渐失灵了。
不知道是因为三峡大坝的原因,还是其他。总之,二十一世纪后,就没有发大水一说。
然后,这片高地,就成了狗都不来的不毛之地。
被遗忘的刁民们,过着低就业、慢节奏,骂骂咧咧的日常生活。
这片居民,互相问候,喜欢带着C语言。
什么。
草,你吃了嘛?
草,出去玩!
草,管管你家孩子。
草,那龟孙经理,还有脸出来见人?
“请问,这里是文文静静科技有限公司的地址?”于薇薇拿着一张本地的江城日报的招聘信息中的地址,拦路问了一名大妈。
该大妈正在拿着扫帚追打着一群调皮捣蛋,在她晒的衣服上抹脏东西的熊孩子。
听闻问路。
大妈楞了一下,随即收起了高地区域刁民的不明原因暴躁症。
“喏,那边围墙里面,本来是一建公司的办公楼,现在租给了文文静静科技公司!”大妈指了指院墙,说道,“我闺女就在那上班,底薪800,拿到手的。三险一金各种福利算上去,实际上一千多块钱!”
于薇薇顺着大妈扫帚指的方向,一看前面大概走不到二十米,就是公司地址了。
道了声“谢”,于薇薇踩着高跟鞋,一扭一扭的向公司走去。
大妈摇了摇头,暗道傻逼。
这路是穿高跟的吗?她女儿上班,晴天是运动鞋,雨天是长筒雨靴。
公司大院的门是开着的,进了大院后,就看到办公楼,挂着招牌,特醒目!
——文文静静科技。
办公楼时不时有人从楼上走出,行色匆匆。
她再次拿起手中的报纸,低头看了看:
“文文静静科技公司,诚聘网络文学编辑3人。
要求,对于中国网络文学玄幻、修真、仙侠、穿越、武侠、言情等等题材有所了解。
最好是龙龙、剑剑、糕点、鹰鹰、江江等等文学网站的作者或读者。
具备一定的通俗小说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熟悉互联网常用的办公软件和即时通讯软件,以及BBS为主的社交媒体。
学历要求大专及以上,月薪不低于1600元,有三险一金,每周工作五天,每工作日8小时……
本地人,家住公司附近一公里内优先。”
这份工作,于薇薇是越看越心动,忍不住前来应聘了。
因为……她就是登广告的报社《江城日报》的编辑,毕业后,工作三年,工资才600块!
还……拖欠!
目前,已拖欠4个月工资。
《江城日报》作为地方报纸,以前地方国企还行的时候,有地方单位订报纸,90年代初,巅峰时期报纸读者2万。
现在就剩下两三千份订户了,可见经营状况恶化,已到了随时可以考虑关门的程度。
拖着不关门,是因为地方财政给补贴,苟延残喘。
但作为日渐缺乏读者的地方报编辑,于薇薇是知道的,报社迟早要凉。
于是……看到了登报的广告后,她自己就心动了,准备过来应聘试试看。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