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试读1 楔子:

下载APP

第一章 试读1 楔子:

  

    修改原因:很多朋友都说原来的楔子第二部分生硬枯燥乏味。可是,笔者也有笔者的难处,因为楔子是故事发生的原由,是一个虚构的历史,不先说说后面很难展开。如今,修改了第二部分请大家试读。

    故事导读:

    世事风云多变,大宋武帝刘裕驾崩,少帝刘义符登基不到三年被废,大臣们偏偏选中了一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屌丝皇子刘义隆……

    ……

    ——————————————————————————————

    〖时势造英雄〗

    ……

    东晋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断淘尽无数英雄,时时激荡着英雄谈笑宏图霸业的声音,各方诸侯如车水马龙般在东晋的舞台上不停登台亮相。

    东晋末年,中原大地上有一个叫刘裕的少年在滚滚长江东逝水中淘尽其他英雄脱颖而出,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屌丝逆袭记。

    ……

    如果说大汉开国皇帝刘邦屌丝逆袭精彩感人,可是,刘邦毕竟当过几天泗水亭亭长,也算是当官的出身,身边还有萧何、张良、樊哙。

    汉昭烈帝刘备屌丝逆传为佳话,可是,刘备毕竟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而且刘备起步就有桃园三结义,有关羽、张飞的相助,还有妙计定天下的诸葛亮呕心沥血的支持。

    刘裕就是彻彻底底的没背景、没人脉、没经济的三无人士,祖籍彭城郡,早年因家境过于贫寒,落魄到靠砍柴、种地、打渔为生,同样与汉昭烈帝刘备一样也卖过草鞋。

    (编注:彭城郡,地名,现江苏徐州。)

    ……

    刘裕不是刘备的后裔,更不是刘邦的后裔。

    刘裕没有刘邦的运气,可以遇到张良;也不像刘备可以不停地吹牛说自己乃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从而吸引别人的关注。

    刘裕的励志故事就是典型的“开局一根棍,江山全靠打”,完全靠一个人的发愤图强打出一片江山,最后搞了一个屌丝逆袭记。

    ……

    刘裕就是刘裕,一个农民家的儿子,身高七尺六寸,风骨奇伟,长大后从军成为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就此开启了一段开挂起飞的人生。

    刘裕先是接受相国、总百揆、扬州牧的官衔,以十郡建“宋国”,受封为宋公,并受九锡殊礼,接着于元熙元年十月进爵为宋王,同时,宋国又增加十郡食邑。

    元熙元年末,刘裕加皇帝规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

    元熙二年六月丁卯日,刘裕终于克制不住心中的无限欲望,代晋称帝,降封自己原来的主子晋恭帝司马德文为零陵王,改国号为“宋”,称武帝,改元永初。

    历史上为了把这个“宋”与唐朝后面的宋加以区别,把这个“宋”成为“刘宋”,因为此时的宋朝乃是刘氏的天下。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为了简化,还是称之为“宋”。

    事实也是如此,这个“宋”在那个时期确实称之为“宋”,或称之为大宋朝。

    ……

    〖老子英雄儿浑蛋〗

    ……

    用史书的话说: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擒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

    刘裕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就是大神级别的人物,一生杀了六个皇帝,司马家两个(司马德宗,司马德文),后秦(姚泓)、南燕(慕容超)各一个,谯蜀的谯纵,加上桓玄。

    刘裕绝对是牛人一个。

    但是,不知道是因为牛人命不长,还是刘裕杀的皇帝太多了冤魂索命,永初三年刘裕正准备计划征伐北魏,尚未出师便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岁。

    刘裕临终召见了自己最信任的四位大臣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右卫将军谢晦、尚书令檀道济,嘱托后事,拜托他们辅佐自己最喜爱的嫡长子太子刘义符。

    刘裕十七岁的皇太子刘义符在四位大臣辅政的护持下顺利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景平,称少帝。

    少帝刘义符尊刘裕的生母皇太后萧文寿为太皇太后,尊自己的生母张夫人为皇太后,封原配夫人太子妃司马茂英为皇后。

    ……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子英雄儿好汉”,可是现实生活中大多不是这样,尤其是在大宋朝刘氏皇室。

    大宋朝刘氏皇室只告诉人们一句话:老子英雄儿浑蛋。

    这一点也是刘裕死也想不到的。

    ……

    刘裕英雄一世,可是人生还是有一点遗憾,直到他四十三岁才迎来人生中第一个儿子刘义符。

    由于父母的溺爱,刘义符成为了一个可怜可悲的孩子。

    刘义符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溺爱,在王府里又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没有经历一点挫折,习惯了吃喝玩乐,养成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心比天高,结果能力比纸还要薄。

    ……

    刘义符在四位顾命大臣的共同辅助下,国泰民安,四海升平,本来一切很顺利。

    可是,少帝刘义符虽不乏聪明、有力气、善骑射、通晓音乐,但刚愎自用,喜欢圣心独断,对老爹宋武帝刘裕留给他的四位顾命常常置之不理。

    四位顾命大臣都是久经沙场看尽了东晋朝廷变局的稀有人才,对于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皇帝总有看不惯的地方,总有需要指点的必要。

    可是,少帝刘义符天性喜欢我行我素,讨厌四位顾命的唠叨,而且好不隐饰。

    毕竟少帝刘义符才十七岁,哪里懂得政治权谋,哪里知道朝堂阴险,他只知道皇帝有皇帝的权威,皇帝的权威高高在上不可侵犯。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败家子的心态和处事方式。

    ……

    十七岁的少年正是青春少年童心未泯的时候,又当上了高高在上的皇帝,痴迷于吃喝玩乐,说大事也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一个刚刚坐上皇帝宝座的少年皇帝对顾命大臣的谏言一概不听,把人才的谏言当成唠叨,置之不理,那就已经犯了大忌,大错特错了。

    少帝刘义符我行我素整日嬉戏玩耍,夜不归宿,啥事都不放在心上,自然是顾命大臣们不能容忍的。

    顾命大臣们一切于国事为重,对于少年皇帝的种种表现感到特别惊慌,深感罪责深重有负先帝所托,多次上折奏请太皇太后、皇太后希望能对少帝多加约束,教育少帝遵循先帝的遗愿“勤政爱民,俭朴勤敏,知人善任,内政修明,节俭爱民,贤明果决,任用良臣,……”

    ……

    可是,废物总是这样形成的:心比天高,能力比纸还要薄。

    少帝刘义符觉得皇帝的权威是不容挑战的。

    刘义符大肆调任以前东宫的旧僚属官入职中央,拉拢和调任那些听话的宗亲,比如从小跟着他混的刘怀慎、刘遵考等人进宫参掌禁卫军,又在宫中训练武士。

    少帝刘义符觉得禁卫军抓在自己人手上就安全了,就可以不必受制于四位顾命大臣了。

    可是刘义符到死也没有明白控制朝局的根基在哪里。

    刘义符到死也没有想明白他老爹为什么在临死前把这四个人选做顾命大臣。

    ……

    〖卑鄙的朝堂阴谋正在悄悄的酝酿之中〗

    ……

    顾命大臣是老皇帝留给新皇帝刘义符的人才。

    人才就是人才,人才不会白白受气,人才也永远不可能被无端埋没。

    作为一个有一点脑子的新皇帝,刘义符应该好好思考老父亲临终前为什么会选出这四个人才,为什么要拉着他的手对他说:“给四位师父行跪拜之礼。”

    “请四位师父辅佐你成为一代明君。”

    可是,刘义符没有这么想。

    这不是因为刘义符没有脑子,而是从小脑子发育不全,他的脑子里只知道皇帝的权威高高在上不可侵犯。

    ……

    一个新皇帝竟然不把经历大风大浪的四位顾命大臣放在眼里,还忙着拉拢和调任那些听话的宗亲,比如只会混江湖拍马屁的刘怀慎、刘遵考等人进宫参掌禁卫军,又在宫中训练武士。

    这样做不是激化矛盾,难道还能就这样掌控朝局?

    ……

    四位顾命大臣看着新皇帝的儿戏在心里暗暗好笑,觉得这样的新皇帝还是嫩了一点。

    只会混江湖拍马屁的人哪里懂得什么朝堂阴谋权术,只会带着一帮孔武有力的武士整天耀武扬威。

    少年皇帝哪里知道只有几个武有力的武士是不可能改变朝局的。

    四位老谋深算的顾命大臣也不是吓大的。

    顾命大臣们不想教成人结成怨,更不不想有一日遭到这个新皇帝的严刑拷打最后惨死于狱中。

    于是,一场卑鄙的朝堂阴谋正在悄悄的酝酿之中。

    ……

    景平二年二月,北魏进犯大宋边境,洛阳、碻傲、滑台等黄河南岸重镇先后被魏军攻陷,北疆告急,朝廷告急。

    徐羡之等人的机会来了。

    ……

    徐羡之等人以尚书省的名义奏请少帝命得力将军调集京城和南徐州、扬州精锐大军迅速远征北魏,阻挡北魏进犯势头,调南兖州驻军回防京师,巩固京城防务。

    老谋深算的萧太后似乎察觉到了其中的玄机。

    既然要巩固京城防务,为何要舍近求远调南兖州驻军回防京师?

    萧太后自然清楚,檀道济曾经出任南兖州刺史,那里的并乃是他们的人。

    ……

    老谋深算的萧太后没有道破其中玄机,而是同意了尚书省的奏请,同意调集京城和南徐州、扬州精锐大军迅速远征北魏,阻挡北魏进犯势头,调南兖州驻军回防京师。

    但是,萧太后在回复尚书省的奏章上说:国之初立面对强敌欺凌应该皇帝御驾亲征,方显朝廷威严。

    可是先帝归天不到三年,少帝还在三年孝期内不便御驾亲征,只可派一战功显赫的皇室宗亲代皇帝亲征。

    于是,尚书省又上奏,奏请少帝命彭城王刘义康亲率二十万大军远征北魏以显国威。

    一场政治权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